在福建的山林间,一棵棵油茶树正孕育着产业发展的“金色”希望。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ac米兰官方网站院长、ac米兰官方网站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中心负责人严谨教授带领油茶产业链提升科技服务团,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深入福州连江、永泰的油茶产业一线,开展了一场以“脚步丈量、专业洞察”为主题的深度调研。
10月23日,团队来到连江县的福建阳光老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油茶基地,该基地坚持绿色有机种植,全程采用传统人工管护。公司负责人黄国涛介绍,施肥、除草、采摘等环节皆依赖人力,全年用工超百人次,人工成本高,且面临工人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尽管尚未引入机械化设备,但基地在生态种植上积极创新,利用当地养羊户众多的优势,施用羊粪,控制氮肥,科学调节树形与树体营养;留草抑草,推行自然与人工结合的除草模式。科技服务团还就保护生态环境,引入蜂巢授粉以提升坐果率,实现无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稳产路径展开探讨,在全国大面积油茶基地效益不佳的背景下,蓼沿基地仅种植收益就超过百万,引得周围村庄的村民纷纷仿效。对此,严谨教授指出:“有机农业的核心是生态平衡与可持续性,管理更精细,投入也更高,关键在于有与之匹配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回报机制。”


两天后,团队转赴福建嘉成集团永泰县大洋镇油茶基地,其中的237亩茶园沿山势铺展,福建乡土品种龙眼茶,果实分红、黄、绿三色,绚丽多彩,硕果压弯枝头。基地负责人曹晋贤先生全程陪同讲解,从品种选育、日常管护,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与采收运输,系统还原了油茶种植的全貌。


与连江基地的全程人工种植不同,永泰基地引进了新的机械智能设备,智能的气象测试仪把基地天气上传平台,同步传输到手机,曹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摇果机和山地单轨运输车等新型设备。在测产区,每亩龙眼茶高达940斤,操作人员将机械手夹持在树干上,启动后,高频低幅的震动使成熟的油茶果如雨点般落下,下方的收集布迅速聚拢果实。“过去,采摘茶果完全依赖人工,每人每天采龙眼茶90-130斤,劳动强度大,还存在安全隐患。”曹先生介绍道,“运用新设备每人每天平均采果230斤,熟练后,每人每天可采果400斤,采收效率是人工采摘的3倍以上,缩短了采收周期,保证了果实的及时归仓,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对劳动力的依赖。” 严谨教授和学生们亲自上前操作体验摇果设备,感受其震动频率与效果。“确实非常省力,女工可以用,而且对花蕾的损伤看起来很小。”严教授使用后感慨道。随后,大家又体验了穿梭于林间的山地单轨运输车,它解决了采摘“最后一公里”的运输瓶颈,采收整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亲身的体验让大家深刻领会到技术创新如何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驱动产业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科技服务团清晰地观察到茶油基地的发展对当地乡村经济产生的显著带动效应。基地在日常管护、果实采收、加工等环节,长期雇佣周边村庄的村民,尤其在采收季,能提供大量的季节性岗位。这种“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盘活了当地的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将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户.

调研中,严教授不仅带领学生们脚踏实地,更通过细致的观察、积极的交流和深度的思考,将课堂所学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与鲜活的产业实践相对照、相融合。严谨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科技服务团包括ac米兰官方网站、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这次实践调研,是一次深刻的知行合一的教育。作为ac米兰官方网站的师生,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市场理念和品牌战略融入像油茶这样的特色产业发展中,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